-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不止于备课
切换分站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我们本次赛课内容选取的是湘教版(新)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在这一节中主要讲了流水形成的两种地貌,一种是侵蚀地貌,一种是堆积地貌,本节教材去掉了一些较难的内容,如地质作用、地转偏向力等等,直接以感性的知识切入流水地貌的学习。我们这次的片断教学只选取了这一节中的第一部分:流水侵蚀地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地貌,教材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我们也只选取了实验的部分内容,通过流水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引入到流水侵蚀地貌,重点给学生讲清楚流水侵蚀地表的过程中,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将分别产生哪些不同的地貌。
对于常见的地貌,初中地理已有了所涉及,但大部学生对于常见地貌有感性的认识,而对特殊地貌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同时地貌的形成一般是一种长期和缓慢的过程,学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而真实的案例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我们就想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同时让学生在一些视频和图片去学习,从而理解流水的侵蚀地貌。
1、运用景观图和示意图,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了解和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了解地表生态环境对流水侵蚀的重要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重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与成因。我们需要借助各类景观图和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向对流水侵蚀地貌特点和成因的理性分析和推理。
难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动态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不能直接观测到,所以我们想通过实验探究和真实案例来突破这一难点。
主板书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侵蚀方式:下蚀和侧蚀
(二)地貌类型:
1、“V”形谷
2、河流阶地
3、曲流和牛轭湖
副板书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 |
导入 | 根据教材第38页导入: 1、嘉陵江在这一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呢?2、想一想,流水还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 1、这一段嘉陵江受地形的阻挡,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这样一个环形的形状。 2、流水还能够塑造出峡谷、瀑布、冲积扇等地表形态。 | 借助教材内容直接导入,这种特殊的地貌带着特殊的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的材料,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 1分钟 |
课堂实验 | 实验准备:事先提供好实验器材(透明水箱,干的沙土若干,装满水的矿泉瓶4个)。 实验活动:让两个学生帮忙把把矿泉瓶里的水倒在已经准备好的沙土斜面上,老师用手机进行摄像,并进行同屏传输到大屏上,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到现象。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看到流水对沙土进行的一定的侵蚀作用,带走了一部分沙土,同时也改变了地表的形态。(为了防止实验中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进行实验,并进行录像,这样万一实验出现问题,也可以直接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 | 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感性认识,同时利于实验的方法,践行地理实践力。 |
1分钟 |
课堂讲解 | 课堂实验之后,进入到新课的讲解: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侵蚀方式:下蚀与侧蚀 通过动画和图片对流水的两种主要侵蚀方式进行说明,并适当的进行对比。 承转:在讲完侧蚀之后,通过河流阶地引入到地貌的类型。 (二)地貌类型: 1、“V”形谷 2、河流阶地 通过课件出示河流阶地示意图,简单介绍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等概念。 | 通过动画和图片,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对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对比,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知识有深刻理解。 | 4分钟 |
探究活动 | 出示教材上的河流阶地图 提问: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课件展示)从水源、地势、地形、土层、防御等几个方面说明。 | 提升学生对素材的观察能力、知识的获取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描述能力和解释能力。 | 2分钟 |
多媒体演示 | 随转:河流继续往下流走,地势越来越平坦,那么又会出现什么样的侵蚀地貌呢? 多媒体播放:与亚马逊河有关的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地貌景观。 3、曲流和牛轭湖。 讲解:对照课件讲解牛轭湖的形成原理。 展示:大自然中真实的牛轭湖。 | 通过视频的演示和图片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并通够把知识迁到生活当中。 | 3分钟 |
课堂小结 | 以河流的上中下游串起刚刚讲过的流水侵蚀地貌,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 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整体的知识体系。 | 1分钟 |
拓展延伸 | 重新出示课堂开始呈现的嘉陵江河段,引导学生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也顺水,去也顺水”,纤夫“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并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拖动和描绘。 |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分钟 |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