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切换分站

当前位置:

第一节 流水地貌 集体备课大赛

许检泽
浏阳市第三中学
高中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
  • 419
  • 4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我们本次赛课内容选取的是湘教版(新)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在这一节中主要讲了流水形成的两种地貌,一种是侵蚀地貌,一种是堆积地貌,本节教材去掉了一些较难的内容,如地质作用、地转偏向力等等,直接以感性的知识切入流水地貌的学习。我们这次的片断教学只选取了这一节中的第一部分:流水侵蚀地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地貌,教材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我们也只选取了实验的部分内容通过流水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引入到流水侵蚀地貌,重点给学生讲清楚流水侵蚀地表的过程中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将分别产生些不同的地貌。


    教学工具

    对于常见的地貌,初中地理已有了所涉及,但大部学生对于常见地貌有感性的认识,而对特殊地貌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同时地貌的形成一般是一种长期和缓慢的过程,学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而真实的案例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我们就想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同时让学生在一些视频和图片去学习,从而理解流水的侵蚀地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景观图和示意图,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了解和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了解地表生态环境对流水侵蚀的重要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与成因。我们需要借助各类景观图和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向对流水侵蚀地貌特点和成因的理性分析和推理。

    难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动态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不能直接观测到,所以我们想通过实验探究和真实案例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

    主板书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侵蚀方式:下蚀和侧蚀

    (二)地貌类型:

    1、“V”形谷

    2、河流阶地

    3、曲流和牛轭湖

    副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根据教材第38页导入:

    1、嘉陵江在这一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呢?2、想一想,流水还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

    1、这一段嘉陵江受地形的阻挡,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这样一个环形的形状。

    2、流水还能够塑造出峡谷、瀑布、冲积扇等地表形态。

    借助教材内容直接导入,这种特殊的地貌带着特殊的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的材料,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1分钟

     

    课堂实验

    实验准备:事先提供好实验器材(透明水箱,干的沙土若干,装满水的矿泉瓶4个)。

    实验活动:让两个学生帮忙把把矿泉瓶里的水倒在已经准备好的沙土斜面上,老师用手机进行摄像,并进行同屏传输到大屏上,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到现象。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看到流水对沙土进行的一定的侵蚀作用,带走了一部分沙土,同时也改变了地表的形态。(为了防止实验中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进行实验,并进行录像,这样万一实验出现问题,也可以直接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感性认识,同时利于实验的方法,践行地理实践力。

     

     

    1分钟

     

    课堂讲解

    课堂实验之后,进入到新课的讲解: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侵蚀方式:下蚀与侧蚀

    通过动画和图片对流水的两种主要侵蚀方式进行说明,并适当的进行对比。

    承转:在讲完侧蚀之后,通过河流阶地引入到地貌的类型。

    (二)地貌类型:

    1、“V”形谷

    2、河流阶地

    通过课件出示河流阶地示意图,简单介绍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等概念。

    通过动画和图片,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对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对比,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知识有深刻理解。

    4分钟

     

    探究活动

    出示教材上的河流阶地图

    提问: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课件展示)从水源、地势、地形、土层、防御等几个方面说明。

    提升学生对素材的观察能力、知识的获取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描述能力和解释能力。

    2分钟

    多媒体演示

    随转:河流继续往下流走,地势越来越平坦,那么又会出现什么样的侵蚀地貌呢?

    多媒体播放:与亚马逊河有关的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地貌景观。

    3、曲流和牛轭湖。

    讲解:对照课件讲解牛轭湖的形成原理。

    展示:大自然中真实的牛轭湖。

    通过视频的演示和图片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并通够把知识迁到生活当中。

    3分钟

    课堂小结

    以河流的上中下游串起刚刚讲过的流水侵蚀地貌,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整体的知识体系。

    1分钟

    拓展延伸

    重新出示课堂开始呈现的嘉陵江河段,引导学生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也顺水,去也顺水”,纤夫“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并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拖动和描绘。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钟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