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不止于备课
切换分站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1.《乃哟乃》一课选自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本单元的三首歌曲均为少数民族歌曲,着重让学生体验民俗、民风,感受华夏民族音乐的韵味。其中《乃哟乃》这首歌曲是一首简练、活泼的土家族民歌;
2.全曲由“5 3 1 ”三个音组成。四二拍子,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其旋律多为级进下行,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旋律、节奏虽然简单重复,但并不枯燥,唱起来童趣盎然,朗朗上口,表现了土家族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给人以奇特、质朴、清新之感,是一首让孩子们了解土家族,拓宽民族音乐文化的很好载体;
3.本单元围绕土家族的摆手歌和摆手舞进行了内容的选定,摆手舞产生于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创世史诗,由祭祀歌和伴舞歌两部分组成。摆手歌描述了人类起源,追溯了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歌颂了祖先业绩和英雄事迹,表达了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摆手歌篇幅洁繁、气势恢宏、诗句动人、自由活泼、富有戏剧性,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过高;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班级的 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知识,而对于那些失去信心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这样容易是他们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DNA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时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音乐素养情况: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音乐知识的积累,掌握了基本节奏型和“1、2、3、4、5、6、7”七个音的唱名、音高,能熟练地用柯尔文手势来辅助音高的掌握,所以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编创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1.知识与技能: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充分表现歌曲,并能够用“3.5.1”三个音根据基本节奏型进行旋律创编;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课堂的编创活动,通过男女分角色互动、同桌互动、个人创编、信息化融合、摆手舞等形式和表现手段学习并表现歌曲《乃哟乃》;
3.情感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快乐;同时了解土家族风俗人情以及音乐特点,培养对土家族歌舞和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并能熟练地运用“3.5.1”三个音进行旋律创编活动,感受本首歌曲的音乐特点以及四二拍子的节拍韵律;
教学难点:“ ”和“ ”两处音准的演唱以及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意境。
呼朋引伴-欢歌热舞-快乐舍巴
教师活动 | 教学环节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今天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唱起摆手歌,多热闹啊!我们一起去呼唤我们的小伙伴加入进来吧~” (教师注意关注学生声音的优美,播放呼唤的伴奏音频) 2.出示呼唤部分的谱子 教师分角色,引导学生做强弱处理(女生一声部呼唤f男生回应p,可以加入呼唤的动作) 3.采用指挥的形式指导学生配伴奏演唱,注意每个声部的强弱和最后一个音要保持延长。 | 导入 (呼朋引伴) | 分成男女两个部分进行体验。女生唱一声部,男生做二声部回声。女生用强的力度表现呼唤,男生用弱的力度表现回应,配上呼唤的动作
演唱时注意强弱记号和声音的优美性和表现力 | 通过分男女角色加上呼唤的动作借助音乐的强弱力度表现手段来感受并体验土家族孩子互相呼唤,山谷回声的感觉,感受音乐和生活的关系。并创设呼唤场景导入下一环节。
|
“火车接龙游戏” 1.提问:你们发现刚才那段音乐只用了哪三个音(3.5.1)采用希沃白板上的放大镜,把三个音放大出来) 2.(出示板书)同时用希沃白板上的键盘弹奏出这三个音,加上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常准这三个音,再进行随机组合检查学生掌握音高的情况。板书:贴上道具“5.3.1” 3.你们真厉害,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土家族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他们的社巴节吧。可是他们先要看看你们有没有实力参加他们的社巴节,想要和你们玩一个玩一个开火车的接龙游戏来考考你们。 4.板书:出示“XX X”节奏型,“请你们用5.3.1三个音按节奏性自由组合并唱出来”(电子琴播放四二拍固定节奏,和孩子们们一起互动) 出示'XX XX "又随机开火车到另外一组进行编创。 “我拍你唱” 5.师:好,土家族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以参加他们的“舍巴节”了。舍巴节上第一个活动叫做“我拍你唱” (出示曲谱) 1=C XX X | 53 1|XX X | 53 1| XX XX |XX X| 53 1|XX XX |XX X| 53 1|| 6.随音乐体验(伴奏音乐,师生互动,教师拍击节奏,学生先视唱再加上摆手舞视唱) “我能编我能唱” 7.第二个活动叫做“我能编我能唱” 教师示范自己根据节奏型编创的旋律(第1.6.8.12小节曲谱),再和学生互动视唱(教师视唱自己创编部分加拍击节奏和学生对唱互动) 布置创编任务和要求(就利用这三个音根据节奏型爱剩下的四处进行创编“ 53 5 | 53 1|XX X | 53 1| XX XX|53 5| 53 1|XX XX|11 3|53 1|XX XX |11 3| 53 1|| 8.学生编创(请个别学生在高拍仪下面进行展示)教师辅导 9. 展示结果(高拍仪展示几位学生的创编,教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表扬,然后将比较好的手利用希沃白板将学生的创编写在相应的位置,然后组织学生互动采用男女对唱,师生对唱等形式熟悉旋律。 10. 出示总谱,与同学们的创作做对比,对与原旋律一样的创作采用优化大师进行表扬。 11. 请与本旋律一样的组担当各自的视唱,和其他同学互动,熟悉旋律。(伴奏音乐慢点)教师弹琴也可,注意“51 53”和“11 53”音准。 |
新授 欢歌热舞
|
1.跟着放大镜找一找,看一看,找出“5.3.1”三个音 2.跟着希沃白板弹奏出来的音加上柯尔文手势的辅助,视唱“5.3.1”三个音;
3.4伴随音乐进行开火车接龙游戏;
5-6.观察乐谱,找出特点,明白活动的方法和教师互动,只视唱53 1处,其他教师拍击节奏,再加入摆手舞进行边唱边跳
7.观看教师示范并和教师对唱
8.结合创编要求分小组进行创编,个体同学上台展示创编。
9.观看展示,然后和教师和创编的个体同学进行对唱。
10.11.和总谱对比发现和原谱类似的小组,然后请创编完全正确的小组来视唱本组创编部分和教师、其他同学进行对唱;
| 1.通过体验、视唱、观察曲谱找出土家族这首音乐的旋律创作的特点之一:只用了3.5.1三个音进行编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放大镜的作用是突出这三个音,让后排的学生更能够清晰的看到,同时也可以增加趣味性; 2.利用希沃键盘掌握音高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辅助音高的掌握; 3-4.进行火车接龙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在巩固三个音的音高的同时,利用歌曲中两种节奏型进行即兴组合,让学生明白组合的方法为后面的旋律创编做好铺垫; 5-6.只唱53 1处的目的是感受歌曲的结构,同时相同的旋律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个音的音准的记忆和二八、四节奏的练习,加上摆手舞让学生感受摆手舞的节奏感韵律和民族风味; 7.再次明确编创的的方式,并通过和教师对唱熟悉旋律,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8.通过分小组创编,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体验团队合作与音乐创作的快乐。同时感受土家族这首歌曲的旋律编排的趣味性,在表现自己的创作时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9.高拍仪可以直观的看得到学生整个创作过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高拍仪展示学生作品更加直观、真实 化,富有趣味性、增加学生的感受音乐、感受土家风情、感受音乐情绪不同的表现方式,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土家族的音乐特点和风土人情10..11.通过与原曲谱对比,找到与原谱一样或者类似的学生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合唱自己的创作,找到创作的乐趣。整体再次熟悉旋律。
|
快乐舍巴节 配上摆手舞,整体视唱练习旋律:师生对唱、生生对唱、男女对唱,互换对唱 ,结束课堂 | 课堂 展示、小结 | 运用优美的声音,摆手舞师生活动、生生互动,表现欢乐的场景 | 完整展展示这首歌曲,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基本的摆手舞动作,为整堂课的教学进行铺垫 |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