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切换分站

当前位置: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集体备课大赛

俞毅
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
初中
语文
七年级
下学期
人教部编版
  • 253
  • 13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骆驼祥子》是七年级下册的名著阅读内容。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小人物”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变化的一生,从而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

    教学工具

    《骆驼祥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距离,可能导致他们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兴趣不高,对时代背景的认识也有限,要进行精读后才能让学生觉得有趣。要进行一二节的学习之后,方能教学本节课所提出的“变”与“不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再读文本,通过小组探究梳理祥子的变化。

    2.祥子悲剧原因分析。

    3关联单元教学,了解小说今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分析。

    小说对于现在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板书

       对车                                                        社会影响

          对钱                                     关联比较       个人经历

          对人                                  综合分析         性格悲剧

          对生活和工作                                             阶级局限

          其他方面               良知,鞭挞,控诉           精神沦陷

                                                                     ……

                                                                      ……



    教学过程

    上一次课我们借助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由1-5章感受到《骆驼祥子》的悲剧味道。这节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读完原著后最痛心、感受最深的一点

    学生答案搜集:(共收答卷45份)

    祥子的堕落——23

    社会的黑暗——16

    虎妞、小福子的死——6

    于是我把大多数同学所关注的祥子的堕落归结为一个字“变”,这节课我们就由祥子的“变”说开去。



    五个学习小组分别就五个角度展示探究成果,祥子“变”之表现

    总结:


    祥子“变”化的具体表现

    对车的态度

    爱惜——随意

    对钱的态度

    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借钱挥霍、为钱骗人,

    对主雇的态度

    自尊——卑劣

    对同行及其他人的态度

    相让、相助——相争、出卖

    其他变化(如身体,精神)

    身体健壮——脏病缠身


    1.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个人经历)

    2. 补充社会背景:(社会影响)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军阀混战,城市买办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旱、虫灾的不断发生,迫使大批破产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

    3. 和两位女性的关系(性格悲剧)

    4特别注意:(精神沦陷)

    虎妞死后,开始学着偷懒。

    被夏太太勾引惹上脏病后,祥子很想把未吸完的半盒“黄狮子”扔掉,从此烟酒不动,咬上牙攒钱。由攒钱想到买车,由买车便想到小福子。……及至见了朋友们,他照旧吸着烟,有机会也喝点酒,把小福子忘得一干二净。

    战胜了刘四后,祥子打算努力自强,他想去找小福子与曹先生。得知小福子自杀后,他明明还是可以去曹宅的,但是他放弃了自己,选择了堕落。

    总结: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关联比较,综合分析。关联人物的多方变化,把人物放在整个小说的情节和历史背景中,综合文本细节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

    老师给出关键词:请你也来关联比较,综合分析,看看祥子有没有“不变”的可能?

    1.同行生活——小马、老马:过去的自己,将来的自己,都是悲剧

    2.职业前景——车夫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必然下降,必然走向死亡的末路

    3.社会现实——大兵-孙侦探:过去是土匪,现在是特务,无论怎样都是混乱社会的一个表现。随时都可以致祥子于死地。社会的悲哀,也正是祥子悲剧发生的根源。

    ……

    总结:老舍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让祥子和祥子一样的小人物有活路!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作者以其毁灭深刻鞭挞、控诉不让好人活的旧社会。这就是老舍的良知!

     



    祥子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不仅仅存在于旧时代,他是一类人的典型,他的变化某种意义上也反映着人性中的某些共同的弱点。旧社会、黑暗的经历……,最终都是通过摧毁人的精神来毁灭他!作者塑造这样一个悲剧性人物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意义何在 ?

     

    回顾一下教材,三单元我们关注的都是小人物,有毫无地位却比母亲更懂得鲁迅的保姆阿长,有贫苦了一辈子直到老去了还想要挑起家庭大梁的《台阶》里的父亲,杨绛笔下的老王:越是缺得多,越是要得少越是被剥夺,越是懂感恩。被老舍所毁灭了的祥子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不是也同样值得我们震颤、深思呢?

    相信今天这样的阅读体验也一定会为同学们将来阅读悲剧作品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