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不止于备课
切换分站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四季之美》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古诗词与写景散文自由组合,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跨越时空(从唐代到清代到现当代),跨越国界(从国内到国外),领略诗人、词人、作家笔下的景物之韵味,体悟作者寄情于景的那份情思,品味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独特的灵性与热爱。因此,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优美语句的反复品味,想象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美,体会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同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经验结合起来,尝试写自己身边的景致,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四季之美》选自日本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执笔于在她宫中供职的时候,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了作者在宮廷里的所见所闻。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及其对时代的忧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日本天皇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在这部几乎可以说是凡事必录、被作者戏言为“笔也写秃了”的作品中充溢着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变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属于平安时代的斑驳的风俗世相、复杂的人情世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的瞬间之美。
《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全文四个自然段,春、夏、秋、冬各为一段。300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开头,作者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后面语句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语言简洁,仿佛一位邻家女孩娓娓道来,娴静委婉,韵味不尽,值得再三品味。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刻。四季之美在四时:春天的黎明,鱼肚色的天空与红紫云彩交融;夏天的夜晚,萤火虫着实迷人;秋天的黄昏,点点归鸦、比翼联飞的雁群,传递着回家的温暖;冬天的早晨,火盆是和谐的保障。字里行间,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清少纳言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一、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在改写句子(改拟人句、反问句)方面能力较差。
3、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有待提高。课内阅读不能全面把握人物心情,不能体会四季的美感。
4、写作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学生语言较为平淡,与写景无关的口水话较多,词汇积累较少,不能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反映了阅读少的弱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2.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春天----黎明(天空)
夏天----夜晚( 萤火虫) 动态美
四季之美 秋天---黄昏(归鸦 大雁 ) 喜爱
冬天-----早晨(熊熊燃烧的炭火 )
《四季之美》 一、复习导入 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轮换,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今天让我们继续去领悟四季之美。(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在作者眼里春天最美是(学生依次说完......)全文按时间顺序描写四季之美。 板书: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二、听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四季之美具体美在哪呢?让我们再进一步去感受作者笔下的四季,请同学们边听音频边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作者怎样描写你所喜爱的季节里的景物的动态变化,找出相关句子或者字词,并在旁边写好批注和感受。 师:接下来四人一组,分享交流讨论自己的感悟,时限3分钟。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春天 师:美好的事物需要分享,谁来说?(生答,师随评,师引导:关注“一点儿一点儿”)(P课件标红:“一点儿一点儿”表现了天空动态变化过程)(生读,齐读) P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刚才这位同学注意到天空的颜色很美,还有哪些词能体现天空颜色的变化?(生答,师随评,师引导:关注:“泛着”“染”展现的动态景致)(P课件标红:“泛着”“染”) P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泛着”给人一种什么感觉?(鱼肚白遍布天空);“染”呢?(像有一滴淡红色的颜料滴在鱼肚色的天空,慢慢地扩散开去。)“飘”呢?(生答,师随评)你跟作者一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读,齐读)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动态的景致?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调。(生读,师指导朗读)再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把眼睛闭上听,想象天色的变化。(生读)(课件出示)(生欣赏视频)(师旁白)(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师:春的美,我们已经如痴如醉了,那其他季节呢?谁来说? 夏天 P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生答,师随评,我们跟着这位同学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夏夜。 P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生:在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无数的萤火虫飞舞,渲染了一个静寂的夜,飞舞的萤火虫让夏夜更具动态美。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烟雨迷蒙,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迷蒙的烟雨中飞行是多么浪漫而朦胧的美呀!让我们静静地享受着这份朦胧的动态美吧!(生读) 师:读得太好了,请第一大组同学学着这位同学的样子读一遍,其他同学听的时候把眼睛微微闭上,一起欣赏。(生读) P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师:哪些同学喜欢秋之美的,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吗?(生读) P看见的:夕阳斜照、点点归鸦、大雁 P听见的:风声、虫鸣 师:谢谢这同学带来的精彩流利的朗读,夏夜有萤火虫的动态之美,在秋天的黄昏里,作者又写了怎样的动态之美呢?(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飞、大雁比翼而飞、风声、虫鸣等)这样的秋之黄昏,让作者深受感动。(课件出示) 师:这一动一静,视听结合,让这个秋天的景致变得更加立体、灵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男女分读,师生分读,齐读) 师:秋去冬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的世界。(课件出示) P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师:在作者眼中冬天最美的是早晨,在这寒冷的冬天的早晨,人们都在做什么?心情怎样?(心情很和谐) 师:读到这,老师就有疑问了(课件出示) P1.如何理解作者说的“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预设: 师:谁来帮老师解答?(生答,师随评) 生1:我觉得她在很冷的时候捧着一个很暖和的东西觉得很温暖很温馨,不怎么感到那么冷了。而且她觉得这个火盆有一丝美感。 P作者认为,无论是落雪的清晨,还是铺满白霜的清晨,都很美。在寒冷的冬日里,烤着暖暖的炭火,是非常惬意舒适的事,是一种享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温暖一起去享受一下冬天之美吧!(P课件播放配乐)(生齐读) 四、总结课文,写作练笔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领略了日本的四季之美。(课件出示)(生写,师巡视,生答,师随评) P在我们心中一定也有一处最美的景物,此时你一定也想写写它,赶快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心中的最美吧!注意:可模仿原文写;同时,用上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手法。 |
设为正确答案